中级会计师考试,先考哪一科,再考哪一科,大有讲究!总的来说,考试顺序建议是:《中级会计实务》→《财务管理》→《经济法》。 当然,这并非唯一答案,具体还得看个人情况,灵活调整才是王道!
🙋♀️ 为什么推荐这个顺序?
先来聊聊这三科的特点,你就明白啦:
- 《中级会计实务》: 公认的“拦路虎”,内容多、难度大、综合性强。但同时,它又是另外两科的基础。学好实务,能为后续学习铺平道路。
- 《财务管理》: 公式多、计算量大,需要较强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。在实务的基础上学习,你会发现很多知识点能相互联系。
- 《经济法》: 相对独立,主要靠记忆和理解,但考点细碎,需要花时间去背诵。放在最后,可以集中精力突击。
这个顺序的逻辑在于:先难后易,先基础后延伸。 啃下最难的实务,你会更有信心,也能为学习其他科目打下坚实基础。财务管理与实务联系紧密,可以趁热打铁。经济法相对独立,放在最后突击,效率更高。
🙋♀️ 不同类型考生的备考策略
当然,每个人的基础、学习能力、备考时间都不同,所以,我再给大家提供几套“定制化”方案:
方案一:会计专业/有基础的考生
如果你是会计专业出身,或者已经有一定的工作经验,对会计知识比较熟悉,那么恭喜你,可以尝试“进阶版”方案:
- 三科齐头并进: 充分利用你的基础优势,同步学习三科,均衡分配时间。
- 重点突破: 实务重点攻克长投、合并报表等难点;财务管理注重公式的推导和应用;经济法关注最新政策变化。
- 强化练习: 多做真题和模拟题,查漏补缺,提高应试能力。
方案二:零基础/跨专业考生
如果你是零基础小白,或者跨专业考证,也不用担心,可以试试“稳扎稳打”方案:
-
分阶段备考:
- 第一阶段: 集中精力攻克实务,可以适当延长备考时间,多听课、多做题,打牢基础。
- 第二阶段: 在实务有一定基础后,开始学习财务管理,注重理解公式背后的原理。
- 第三阶段: 最后冲刺经济法,利用思维导图等工具,梳理知识框架,强化记忆。
- 循序渐进: 不要贪多嚼不烂,一步一个脚印,稳扎稳打,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。
- 选择适合的课程:如果自学吃力,不如报班跟着有经验的老师一起学。
方案三:在职备考/时间紧张的考生
如果你是在职备考,时间比较紧张,那么可以考虑“两年三科”方案:
- 第一年: 集中精力备考实务和财务管理,争取一次通过。
- 第二年: 轻松备考经济法,压力较小,更容易成功。
这种方案的好处是,可以将备考战线拉长,减轻每年的备考压力,提高通过率。
🙋♀️ 备考小贴士
无论选择哪种方案,以下几点都很重要:
- 制定计划: 备考前一定要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,并严格执行。
- 重视教材: 教材是根本,一定要认真研读,吃透每一个知识点。
- 多做真题: 真题是最好的模拟题,可以帮助你熟悉考试题型和难度。
- 错题整理: 准备一个错题本,记录做错的题目,并分析原因,避免重复犯错。
- 劳逸结合: 备考是场持久战,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,注意劳逸结合,保持良好的心态。
- 考前状态调整:考试前注意休息,不要熬夜,以最好的精神面貌迎接考试。
🙋♀️ 个人经验分享
我当时是一次性通过的,采用的就是先实务,再财务管理,最后经济法的顺序。
我的备考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。开始学实务的时候,我也觉得很难,很多知识点都理解不了。但我没有放弃,一遍遍地看书、听课、做题,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去问老师,直到弄明白为止。
我的学习方法很朴素:多看、多做、多思考、多总结。没有捷径,就是踏踏实实地学。我把教材看了三遍,真题做了五遍,笔记整理了两本,错题本也记了厚厚的一沓。
记得考前一周,我每天都做一套模拟题,然后对照答案分析错题,查漏补缺。考前一晚,我没有再熬夜复习,而是早早地睡了,保证第二天有充足的精力。
考试当天,我提前到达考场,熟悉环境,调整心态。考试过程中,我认真审题,仔细答题,遇到不会的题目也没有慌张,先跳过去做其他的,最后再回来攻克。
最终,我的努力没有白费,三科都顺利通过了。
所以,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,坚持下去,你也可以做到!祝你考试顺利!
本站部分图片和内容来自网友上传和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rzedutec.com/p/58110/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