艺考过了文化课300分

“文化课300分?” 每次听到有人带着那种意味深长的语气,像在说一件天大的笑话,或者一个无需解释的“垫底”标签时,我心里就莫名其起火。那哪是什么“垫底”?那是一场硬仗打下来的勋章,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后,硬生生挤出来的生路!你根本不知道,这300分背后,凝结了多少汗水,多少个通宵,多少次咬牙坚持。

在大多数人眼里,艺考,好像就是那些“学习不好”的孩子找的出路,文化课分数低,专业课随便练练就能上大学。扯淡!这简直是最肤浅、最无知的偏见。我身边那些走艺考路子的朋友,哪个不是从小就泡在琴房、画室、练功房里?他们的人生,早就跟那些“文化课尖子生”走了不同的岔路口。别人在刷题的时候,他们在磨指法;别人在背单词的时候,他们在抠线条;别人在补习数学的时候,他们在汗流浃背地压腿、喊嗓子。

艺考是双轨制,甚至是多轨制。你以为就考个专业课那么简单?哪有那么好的事!艺考,尤其是那些热门专业,专业课的竞争烈度,简直可以用“惨烈”来形容。就拿我们当年来说,一个中央美院的国画系,全国招几十个人,报名的能有上万人。你专业课要考到什么程度?那不是“喜欢”就能搞定的,那是得有天赋,更要有把天赋磨到发光的毅力。每天十二个小时泡在画室里,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十点,除了吃饭就是画。手磨出茧子,背痛得直不起来,铅笔、炭条的灰尘都能让你打喷嚏打到怀疑人生。那些速写、素描、色彩,每一笔、每一块面,都是无数次练习,无数张废纸堆出来的。专业课如果没考到前几名,你文化课考个六百分,可能都没用!专业课,那才是真正的敲门砖,是生死线。

所以,当一个孩子在如此高压的专业训练下,还能挤出时间,拼命去啃那些他可能并不擅长,甚至有点枯燥的文化课时,他最终拿到了“300分”,你觉得这容易吗?我告诉你,一点都不容易!300分,不是躺赢,是他们在专业课精疲力竭后,点着台灯,揉着酸涩的眼睛,一个字一个字抠出来的。也许他花在历史课本上的时间,是花在专业课上的十分之一,甚至百分之一。但他依然在努力。

别忘了,很多艺考生,他们的文化课基础可能真的没有那么好,但这并不代表他们“笨”。他们的思维方式,他们的天赋,可能就长在艺术的土壤里。让他们去死记硬背枯燥的公式,去钻研复杂的逻辑推理,对他们来说,可能比对着画布画一整天还痛苦。但为了那张大学的入场券,为了能继续他们的艺术梦想,他们会逼着自己去学,去考。那300分,是他们为了梦想,对世俗规则做出的最大妥协和努力。

我有一个朋友,当年专业课考了全国第五,文化课勉勉强强310分,擦着线进了大学。刚进校的时候,他自己也挺自卑的,觉得文化课是个短板。结果呢?大学四年,他专业课如鱼得水,拿了无数奖,作品被老师称赞为“有灵气、有深度”。毕业后,他没走体制内,自己开了工作室,现在一年营收几百万,活得比那些当年文化课考了六百多,后来进了大厂当“社畜”的人,不知道自由多少,精彩多少。你还敢说他的“300分”是失败吗?

这个社会,对“成功”的定义太狭隘了。非要用分数这把单一的尺子去衡量所有的人,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公。艺考生这条路,本身就充满未知和风险。他们选择这条路,本身就需要莫大的勇气。他们放弃了走“寻常路”的安稳,选择了用天赋和热爱去拼一个未来。他们可能不是最会考试的,但他们是最有创造力的,最有可能给这个世界带来不一样色彩的人。

所以,下次再听到“艺考过了文化课300分”这种话时,别再带着那种不屑一顾的眼神了。请你换个角度,看看这300分背后,是一个个鲜活的灵魂,为了他们的理想,付出的超乎常人的努力和坚持。那不是低分,那是通向梦想的门票,上面写满了汗水和泪水的故事。它不是终点,而是他们艺术人生征程的起点。能跨过这条线,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功,一种值得我们所有人尊重的韧劲。他们用自己的方式,在为这个世界增添着独特的风景。而这,远比卷一张高分试卷来得有意义,也更加珍贵。

艺考过了文化课300分

本站部分图片和内容来自网友上传和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rzedutec.com/p/61207/

(0)
于老师于老师
上一篇 2025年6月14日
下一篇 2025年6月14日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