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明中艺技术学校

提起三明中艺技术学校,外地人可能压根儿没听过,甚至很多三明本地的年轻人,眼神里也会掠过一丝不以为然。在他们眼里,这似乎不是一个值得炫耀的去处。但对我来说,或者说,对我们这些从那里走出来,或者真正了解它的人来说,这个名字,它是有温度的,有声音的,甚至……有味道的。

什么味道?

是那种夏天午后,金工车间里飘出来的,带着点灼热的铁屑味混杂着切削液的古怪香气;是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室里,成堆的布料、画粉和缝纫机油混合在一起的,有点呛人但又充满创造力的味道;也是幼教专业琴房里,旧木头和孩子们汗津津的小手留下的,略带甜腻的味道。这些味道,构成了我对三明中艺技术学校最底层的记忆,比任何一张录取通知书或者毕业证都来得更真实,更刻骨。

很多人不理解职业教育,觉得那是成绩不好的学生无奈的选择。我不想反驳这种偏见,因为争论毫无意义。我只想说说我看到的,我感受到的。

我记得刚入学的时候,很多同学脸上都写着迷茫,甚至是屈辱。大家来自三明市的各个角落,有些是从小镇,从山村里来的。坐在一起,沉默寡言,你甚至能从空气里嗅到那种不甘心。但这种情绪,在实训课开始之后,慢慢就变了。

真的,就是实训。这不是大学里那种蜻蜓点水式的实验课。这里的实训,是动真格的。

学数控的,就要一天八小时地站在机床前,忍受着巨大的噪音,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旋转的刀具,把一块冰冷的铁疙瘩,按照图纸上的数据,一微米一微米地打磨成一个精密的零件。一开始,全是废品,铁屑飞溅,有时候还会崩到脸上,生疼。但当你第一次,亲手做出来一个完全合格的、闪着金属光泽的成品时,那种从手心传递到心脏的成就感,是任何虚拟世界的胜利都无法比拟的。你的手,第一次让你感觉到了力量。

学汽修的,一身油污是家常便饭。整个人钻到车底,拧螺丝,换零件,满手满脸都是黑色的油泥,只有牙齿是白的。老师傅们(我们都这么称呼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)不会跟你讲太多大道理,他们只会一边自己动手,一边用最简练的方言骂你:“你这个憨仔,力气用错了!”“眼睛看哪里?这里!看这里!”但当你终于能独立判断出一辆车的毛病,三下五除二就让熄火的引擎重新轰鸣起来时,那种骄傲,是写在脸上的。

还有学烹饪的,那更是冰与火的考验。后厨的炎热,颠勺对手腕的磨练,切菜对指尖的挑战。我见过有同学的手,被热油烫得全是泡,也被锋利的刀具划得伤痕累累。但期末作品展上,当一道道精美得像艺术品的菜肴被端出来时,你会忘掉那些辛苦。食物的香气,就是对他们最好的褒奖。

这就是这所学校教给我们的第一件事:尊重你的双手,相信劳动的价值。

在这里,没人跟你谈论诗和远方,大家谈论的是公差、是针脚、是火候、是客户需求。这听起来很现实,很骨感,但它也最能给人安全感。因为你知道,你掌握的这些东西,是实实在在的一技之-长,是能让你在这个社会上安身立命的根本。

我一直觉得,工匠精神这个词,如今被说得有点泛滥了。但在中艺,你却能真切地触摸到它的轮廓。它不在于喊了多少口号,而在于老师傅们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的示范,在于学生们为了一个完美的焊点,在练习室里待到深夜的执着。那种“差一点点”就是“差很多”的较真劲儿,那种对自己作品负责的态度,就是最朴素的工匠精神。它不是一种精神,它是一种习惯。

当然,学校也在变。不再是当年那个只有传统工科的“老古董”。现在,你走在校园里,能看到更多鲜活的面孔。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,在直播间里对着镜头滔滔不绝,讨论着GMV和用户画像;室内设计的学生,在电脑前用3D Max构建着虚拟的家园;学前教育的姑娘们,在画室里用灵巧的双手制作着各种可爱的教具,她们的歌声和琴声,是这所硬核学校里最温柔的风景线。

这种变化,我猜,就是现在常说的产教融合吧。学校不再是象牙塔,它的一头连接着学生的未来,另一头,则紧紧地连接着市场的脉搏。三明这个地方,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,需要能为本地企业服务的电商人才,需要有爱心有耐心的幼儿教师。而三明中艺技术学校,就像一个尽职尽责的“造血干细胞”,源源不断地为这座城市输送着这些最重要、最基础的力量。

毕业很多年了,我离开了三明,在更大的城市里打拼。我所从事的工作,和我当年学的专业,不能说毫无关系,只能说天差地别。但我常常会想起在那里的日子。想起那个总是骂我们,却会在我们操作失误时第一时间冲过来保护我们的王老师;想起食堂里五块钱一份,却总能给我多打一勺肉的阿姨;想起那些和我一样,曾经迷茫,但最终用双手找到了自己方向的同学。

那段经历教会我的,远不止一项技能。它让我明白,无论从事什么工作,无论身在何处,那种沉下心来,把一件小事做到极致的能力,才是最宝贵的财富。它让我懂得,人的价值,不应该由一张文凭来定义,而应该由你为这个世界创造了什么来衡量。

现在如果有人再问我,三明中艺技术学校怎么样?

我会告诉他,那不是一个培养精英的殿堂,但它是一个让普通人变得不普通的地方。它给不了你一张通往云端的门票,但它会为你铺好一条坚实的、脚踏实地的路。从那里走出来的人,或许不会在聚光灯下高谈阔论,但他们,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上,用自己的双手,让这个世界正常运转。

他们,就是光。

三明中艺技术学校

本站部分图片和内容来自网友上传和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rzedutec.com/p/62284/

(0)
于老师于老师
上一篇 2025年7月31日
下一篇 2025年7月31日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