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到现在还记得,那个九月的午后,阳光斜斜地打在新发的英语课本上,书页泛着一股油墨和纸张混合的清香。翻开第一页,那26个印刷体的字母,对我来说,与其说是文字,不如说是一串神秘的符文。它们将开启一个全新的世界,而打开这扇门的钥匙,就是那些我们称之为“初一上册单词”的东西。
一切的开始,总是那么简单,甚至有些可爱。apple,一个红彤彤的苹果,画在单词旁边,仿佛能闻到甜味。boy,一个咧嘴笑的男孩。cat,一只蜷缩着打盹的猫。这些词,它们不是孤立的符号,它们是有画面的,有温度的。它们是我们用一种全新的语言,第一次笨拙地去触摸这个世界的方式。老师在讲台上用略带口音的语调念着 A-p-p-l-e, apple,我们在下面扯着嗓子跟读,整个教室嗡嗡作响,像一群刚学会发声的小蜜蜂。
然后,世界开始有了“你我他”。I, you, he, she, it。这几个代词,简直是魔法。当我第一次能磕磕绊绊地说出 I am a student. 的时候,那种感觉,怎么形容呢?就好像在自己的人生剧本里,突然多了一个英文配音的自己,有点陌生,又有点小小的得意。而 am, is, are 这三个小小的单词,就像是胶水,把我和这个世界、你和他,牢牢地粘在了一起。它们是构建身份和关系的第一块基石。没有它们,一切都是散落的零件。
很快,我们的世界从简单的名词,扩展到了整个教室。那个时候,我觉得英语老师简直是个“命名”大师。她指着黑板,告诉我们这是 blackboard。指着我们的课桌,说这是 desk。还有 chair、pen、pencil,以及我当时觉得最酷的一个词——ruler。
说到 ruler,我得讲个小故事。那时候班里有个叫Cindy的女孩,英语特别好。我呢,为了吸引她的注意,特地买了一把功能超多的塑料尺子,上面有各种波浪线和圆形图案。下课后,我故作不经意地走到她旁边,拿出我的宝贝尺子,用我自以为最标准的发音对她说:“Cindy, look, my new ruler!” 她只是瞥了一眼,淡淡地说了句“It’s nice.”,然后继续和同桌讨论一道数学题。我当时那个尴尬啊,手里的 ruler 瞬间变得无比沉重。但也就是从那一刻起,我才明白,语言不是用来炫耀的工具,而是用来沟通的桥梁。我连一句完整的“Do you like my new ruler?”都说不出口,又怎么能真正和别人“沟通”呢?这把 ruler,给我上了生动的第一课。
当教室里的东西都被我们认识得差不多时,我们的视野被拉到了“家”。father, mother, brother, sister, family。这些词汇带着天然的暖意。在作文本上写下“This is my family.”,然后画上歪歪扭扭的火柴人,标注上 father 和 mother,这成了当时我们最朴素的幸福表达。
紧接着,世界被涂上了颜色。red, blue, green, yellow, black, white。这些颜色单词的出现,让我们的描述变得生动起来。以前我只能说“a pen”,现在我可以说“a red`` pen”。这不仅仅是增加了一个形容词,这是从“存在”到“描绘”的巨大飞跃。世界不再是黑白的,它变得五彩斑斓。我开始留意天是 blue 的,草是 green 的,我同桌的 bag 是 yellow 的。这哪是背单词,这简直是在给我的人生上色。每一个单词,都像一个小小的像素点,点亮了我世界地图上的一块未知区域。
如果说名词和形容词是静态的风景,那么动词的出现,就让这幅画“活”了起来。look, see, read, write, draw, sing, dance。我记得老师让我们做动作来记这些单词。全班同学一起假装在看书(read),或者拿着笔在空中乱画(write),场面一度非常滑稽,但效果出奇地好。I can see a bird.,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句子,里面包含了“我”这个主体,和一个正在发生的“动作”。世界,开始在我眼前上演一幕幕小短剧。
然而,真正让我感到语言力量的,是那些问句词。What, Where , Who, How, Why。这几个词,它们代表着好奇、探索和思考的开始。当我学会问“What's your name?”的时候,我拥有了认识一个陌生人的钥匙。当我学会问“Where is my book?”的时候,我拥有了寻找失物的能力。而“How are you?”这个句子,更是超越了字面意思,它成了一种社交礼仪,一种关心和问候。从只能被动接受信息,到可以主动提出问题,这是一种质的蜕变。我不再只是一个观察者,我成了一个参与者,一个探索者。
当然,学习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。每周的单词dictation(听写)简直是噩梦。老师念出一个中文词,我们就得在小本本上飞快地写下英文。notebook(笔记本)、schoolbag(书包)、classroom(教室)……这些组合词经常会拼错,少个“o”或者多个“s”。每次发下听写本,看到上面的红叉叉,都挺沮丧的。但现在回想起来,正是那些重复的抄写、笨拙的跟读和令人紧张的听写,才把这些最基础的砖块,死死地砌进了我记忆的墙壁里。
初一上册的单词,数量不多,结构也简单。它们就像是蹒跚学步的婴儿迈出的第一步。它们没有后来我们遇到的那些复杂的时态、虚拟语气和长难句,但它们的重要性,怎么强调都不过分。它们是 hello 和 goodbye,是相遇和告别;是 yes 和 no,是肯定和否定;是 one, two, three,是计数的开始;是 good 和 bad,是价值判断的萌芽。
这么多年过去了,我学了更多更难的单词,读了更复杂的文章,但我发现,在我日常使用最频繁的,最脱口而出的,依然是初一上册的那些词。它们是地基,是我整个英语世界的地基。偶尔在美剧里听到一句清晰的“What's this?”,我都会会心一笑,仿佛瞬间回到了那个九月的午后,回到了那个充满阳光和油墨香的教室,看到了那个因为说对了一句“My name is…”而沾沾自喜的少年。
这些单词,早已不只是单词了。它们是我青春的一部分,是一段回不去的时光的见证,是我打开新世界大门时,口袋里揣着的第一把,也是最重要的一把钥匙。
本站部分图片和内容来自网友上传和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rzedutec.com/p/62483/
